本文转载自:数字IC-FPGA大叔博客
理解GTX的必备姿势,学起来!
一、什么是GTX?
GT :Gigabit Transceiver千兆比特收发器;
GTX :Xilinx 7系列FPGA的高速串行收发器,硬核
xilinx的7系列FPGA根据不同的器件类型,集成了GTP、GTX、GTH、GTZ四种串行高速收发器,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PCI Express,SATA,JESD204B等。
四种收发器主要区别是支持的线速率不同,下图可以说明在7系列里面器件类型和支持的收发器类型以及最大的收发器数量。
如我们常用的芯片 : 7K325TFFG900-2 ,集成了16个GTX。
如下图,我的测试工程使用了1个GTX,可使用16个。
另外,下面还可以看到Cell Types:GTXE2_COMMON与GTXE2_CHANNEL,这个先混个眼熟,后面会继续谈到。
二、Quad/Channel
我们先看一张GTX的结构图:(以7K325T为例)
Quad:4个GTX位1组,称为Quad,也就是图中标记的大红框。
从图中可以看到,7K325T芯片共有4个Quad,也就是16个GTX。
我们继续来看Quad的布局图:
简单总结下:
Quad:
包含4个Channel(每个channel包含一个GTX),1个QPLL,2个差分输入参考时钟;
QPLL :
也就是一个Quad共用的PLL,属于GTXE2_COMMON;
Channel:每个channel就是一个GTX,包含一个CPLL和一对收发器;
CPLL : 每个Channel独有的PLL,属于GTXE2_CHANNEL;
注:
CPLL最高支持线速6.x G,而QPLL则可超过10G;在通道线速较大(超过6.xGbps)时,IP会自动使用QPLL。
GTXE2_COMMON、GTXE2_CHANNEL :是Xilinx的器件原语(primitive),原语是Xilinx针对其器件特征开发的一系列常用模块的名字,用户可以将其看成Xilinx公司为用户提供的库函数;原语类似最底层的描述方法,使用好处多多~
三、PMA与PCS
接上一节,我们继续看Channel的拓扑结构:
看图说话,发送端(TX)和接收端(RX)功能独立,均由PMA和PCS两个子层组成。
PMA:(Physical Media Attachment,物理媒介适配层)
PCS:(Physical Coding Sublayer,物理编码子层)
其中PMA子层包含高速串并转换(PISO)、预/后加重、接收均衡、时钟发生器及时钟恢复等电路。PCS子层包含8B/10B编解码、缓冲区、通道绑定和时钟修正等电路。这么来说,PMA是最基本的单位,负责模拟部分,而PCS主要负责并行的数字电路处理,理论上来说PCS完全可以由逻辑设计完成;但是硬核专用电路实现肯定功能更强大更稳定!
四、GTX收发处理流程
GTX发送端处理流程:首先用户逻辑数据经过8B/10B编码后,进入一个发送缓存区Phase Adjust FIFO,该缓冲区主要是PMA子层和PCS子层两个时钟域的时钟隔离,解决两者时钟速率匹配和相位差异的问题,最后经过高速Serdes进行并串转换(PISO parallel-in serial-out),有必要的话,可以进行预加重、后加重(Pre/Post Emp)。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在PCB设计时不慎将TXP和TXN差分引脚交叉连接,则可以通过极性控制来弥补这个设计错误。
接收端和发送端过程相反,相似点较多,这里就不赘述了,需要注意的是RX接收端的弹性缓冲区(RX Elastic Buffer),其具有时钟纠正和通道绑定功能。
五、其他内容
介绍一些专用名词和使用的技术。
1. PRBS :伪随机序列码,在一定程度的随机数,使用PRBS这种伪随机码进行高速串行通道的测试,主要是测试误码率的情况。
2. ibert:GTX辅助IP核,集成式比特误码率测试仪,是Xilinx专门用于具有高速串行接口的 FPGA 芯片的调试和交互式配置工具。放一张测试眼图吧:(1.25Gbps)
眼图中颜色越蓝的地方,BER 值越小,说明这个区域误码率越低,或者几乎没有误码率。颜色越红,表示这个区域误码率越高。一般来讲,这个眼图的眼睛张的越开,说明数据传输信号越好。Link 的速度越低,对应的眼图也会更好,Link 的速度越高,对应的眼图会下降。
3. 8b/10b
8b/10b编码主要是为了解决直流平衡。也就是0/1数量的平衡。
优点:具备错误检测;
缺点:效率不高,具有20%开销;因此出现了64b/66b编码。
K28.5 :8b/10b编码中常用k28.5来做K码,对应过来就是0xBC,主要用于接收数据对齐。
注:上述介绍均为简单说明,可能不够精确,有个概念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