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科亿海微SoM模组——光纤陀螺控制板

光纤陀螺仪是一种高精度、高可靠性的惯性测量仪器,被广泛应用于导航、姿态控制等应用场景,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。

本文介绍的光纤陀螺控制板是基于中科亿海微自研的SiP芯片平台,以及光纤陀螺数字信号处理流程,研制的光纤陀螺数字信号调制和解调控制板。集成光路组件,实现了光纤陀螺原型样机。

光纤陀螺原理框图.png

图 光纤陀螺原理框图

中科亿海微光纤陀螺控制板由FPGA解调单元、光路信号输入单元以及调制信号输出单元组成。FPGA解调单元,选用中科亿海微EQ6HL45S_M1CSG400型SiP芯片作为主控芯片,主要实现信号的输入解调和调制信号输出功能;光路信号输入单元,通过光电探测器采集光路信号,转为电信号后,再通过运放进行调理放大到合适的动态范围后给到FPGA;调制信号输出单元,将FPGA输出的调制信号进行放大调理后,输出到光路。

EQ6HL45S_M1CSG400型SiP芯片内部集成了三路ADC、DAC、RS422等电路,非常适合光纤陀螺产品应用。芯片的集成化设计更有利于光纤陀螺产品的小型化,同时,在电路信噪比、功耗等方面都更有优势。

光纤陀螺控制板实物图.jpg

图 光纤陀螺控制板实物图

典型应用

光纤陀螺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效应来测量旋转角速度的仪器。它的典型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:
  • 惯性导航系统:光纤陀螺被广泛应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中,用于测量飞行器、舰船、车辆等的姿态变化和旋转角速度,从而实现精准的导航和定位。

  • 航天航空领域:在航天航空领域,光纤陀螺被用于航天器、卫星等的姿态控制和导航,确保其在太空中的精准定位和运行。

  • 地质勘探:光纤陀螺也被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,用于测量地球的旋转和地壳运动,帮助科学家研究地球的结构和地质活动。

  • 工业制造:在工业制造领域,光纤陀螺被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旋转速度和姿态,帮助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运动参数。

  • 科研实验:光纤陀螺也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中,用于测量微小的旋转运动或研究光的干涉效应,推动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。

推荐器件

亿海神针®系列 EQ6HL45S M1型系统级芯片

Flash:64Mb;

模/数转换单元:3通道,模拟信号输入范围1Vp-p~2Vp-p,最高更新频率80MSPS,转换精度14位;

数/模转换单元:3通道,差分电流输出范围2mA到20mA,最高更新频率125MSPS,转换精度14位;

逻辑规模(万门):425;

存储单元(M4K):392;

锁相环PLL/全局时钟:8/16;

最大可编程用户I/O:127;

最宽温度范围:-40℃~100℃;

封装形式:CSG400(塑封),尺寸为17mm × 17mm。

中科亿海微

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,是中国科学院“可编程芯片与微系统”研究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团队,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发起成立的以“可编程逻辑IP核与EDA工具”为技术特色,以FPGA、自适应SoC、可重构计算系统等产品设计与服务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。

文章来源:中科亿海微

最新文章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