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AMD杀手”转投AMD?杨旭加盟引爆半导体业“超级反转”

作者:Julian

2024年底,半导体行业再起波澜——据LinkedIn及多家媒体证实,前英特尔中国区总裁、“AMD杀手”杨旭(Ian Yang)正式加入AMD,担任副总裁兼联想全球客户经理。这位曾一手压制AMD中国扩张、在业内留下“悍将”印象的资深人物,时隔三年“复出”即跳槽至昔日“对手阵营”,无疑引发了产业界强烈震荡。

杨旭.jpg

从英特尔悍将到AMD高管:三十余年沉浮转身

杨旭的职业轨迹与英特尔可谓深度绑定:

l  1986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英特尔;

l  1995年回国任OEM销售经理,开拓本地PC客户;

l  2000年-2009年一路升任中国区总裁,带领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稳固统治地位;

l  2004-2007年主导“神州争霸战”,力挽狂澜压制AMD,赢得“AMD杀手”称号。

彼时,杨旭通过广告返利、价格战、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等市场策略,使英特尔在品牌PC战场大获全胜。面对AMD借助联想、同方等OEM厂商快速扩张的挑战,他在媒体采访中直言:“我相信他们(AMD)没有别的选择,只能跟在我们后面跑。”

如今,这位昔日“压制者”加入AMD、直面英特尔,职业转向之剧烈,堪称半导体史上的“剧情反转之最”。

不只是“复出”:背后是AMD的战略用意?

根据公开资料,杨旭加盟AMD后的职位是副总裁兼联想全球客户经理,最初直接向CEO苏姿丰(Lisa Su)汇报工作,后期汇报关系有所调整。这一职位尽管未涉战略核心,但责任却不轻——联想是AMD全球最重要的OEM客户之一。

在PC市场步入AI算力时代、x86架构向高效能计算转型的背景下,AMD希望借力杨旭深厚的客户关系与市场策略,扩大与联想在AI PC、数据中心、商用PC等方向的协同深度。同时,杨旭在处理政府关系、政企渠道、产业联盟方面亦颇有建树,或可助AMD在全球客户尤其是中国市场上取得新突破。

这一人事布局,也被视为苏姿丰深化“以客户为中心”路线的延伸。

对英特尔的影响:隐形挑战,或是外部变量

对英特尔来说,杨旭的“反戈一击”虽不至于动摇根基,但其象征意义极强——一位曾代表英特尔大获全胜的中国区总裁,在退休三年后“投奔”老对手,对英特尔与联想等OEM客户的关系,可能构成一定微妙影响。

尤其在AI PC、新一代x86平台的竞争上,英特尔正承受来自苹果自研芯片与AMD Ryzen平台的双重压力。杨旭若推动联想等厂商加码AMD方案,其外部影响力不可忽视。

此外,也引发了产业界对“英特尔中国系高管”流动的关注:杨旭是否是个案,还是变革浪潮的前兆?

行业观察:人事转身,是个人选择,也是产业信号

回顾杨旭加入AMD的深层意义,这不仅是个人职业的“意外曲线”,也映射出芯片行业“人才即战略”的时代变局:

AMD求变图强:正值AI与PC融合、x86再定义的转折点,杨旭的加入,是AMD强化大客户布局、争夺OEM话语权的重要一子;

人才流动打破壁垒:在全球化回调、本地市场重要性提升的趋势下,产业对“本地经验+全球视野”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;

中国市场新变量:随着国家政策倾斜、自主创新驱动,中国PC与数据中心市场的战略地位空前上升,具备“深耕经验”的人物将成为企业竞争的稀缺资源。

尾声:职业传奇,再书一章

“从英特尔悍将,到AMD盟友”,杨旭用一记戏剧性的转身,为半导体行业添上了2024年最具话题性的一笔。

他的加入是否能助力AMD在激烈的x86战场中再下一城,或将成为下一个财报季后,媒体和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。

 * 本文为原创文章,转载需注明作者、出处及原文链接,否则,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