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Henry312
在可编程逻辑器件持续发展的今天,FPGA不仅仅是可重构的逻辑阵列,更成为系统级芯片(SoC)设计的灵活基础。在此趋势下,软核处理器(Soft-Core CPU)的角色愈发重要,成为FPGA灵活性的内核驱动力。不同厂商基于自身架构,纷纷推出软核工具和对应生态,本文将深度剖析当前六大主流FPGA厂商的软核开发工具及软核实现,帮助从业者在选型与应用中做出科学判断。
一、什么是软核?为何在FPGA中不可或缺?
软核处理器指以RTL形式嵌入在FPGA中、可配置的CPU核心,相较于硬核(如Zynq SoC内建的ARM Cortex-A),具备如下优势:
灵活配置:可定制指令集、外设、MMU等;
节省成本:无需额外芯片资源即可实现完整嵌入式系统;
适配领域广泛:工业控制、边缘AI、物联网、教育等均可应用。
软核工具的好坏、生态成熟度与处理器性能直接影响到开发效率和系统部署难度。
二、六大主流厂商软核生态工具全面对比
厂商 | 工具名称 | 代表软核处理器 | 支持架构 | 开发环境集成 | 工具亮点与特色 |
Altera | Platform Designer (Qsys) | Nios II / Nios V | RISC / RISC-V | Quartus Prime | 高度可配置,支持Avalon总线,嵌入式成熟方案 |
AMD Xilinx | Vivado IP Integrator | MicroBlaze / VexRiscv | RISC / RISC-V | Vivado / Vitis | 强大的AXI总线支持,软硬协同开发极强 |
Lattice | Lattice Propel | RISC-V / LatticeMico32 | RISC-V / RISC | Radiant | 面向轻量级应用,图形化配置与仿真兼备 |
Gowin | Gowin IDE Softcore Tool | EM32 / RISC-V | RISC / RISC-V | Gowin IDE | 简洁易上手,适合教育与中小规模开发 |
Efinix | Efinity Softcore Tool | Efinix RISC-V Core | RISC-V | Efinity IDE | 面向边缘计算与小型AI系统,核心资源优化显著 |
QuickLogic | QuickFeather Dev Tools | OpenHW CV32E40P等 | RISC-V | Zephyr + IDE工具 | 深度拥抱开源生态,适配Zephyr、低功耗MCU场景 |
三、工具生态与软核性能深入解析
1. Altera:Nios II/Nios V + Platform Designer
Altera是软核领域最早的实践者之一,Nios II具备高度模块化配置选项,长期服务于工业控制、音视频处理等场景。随着RISC-V崛起,Altera也推出了Nios V,对接RISC-V生态。
开发工具:Platform Designer 可构建完整SoC系统,基于Avalon总线;
生态兼容:支持FreeRTOS、uC/OS-II等;
适用场景:适合需要快速原型、对嵌入式系统有一定需求的工程项目。
2. Xilinx:MicroBlaze + Vivado / Vitis
MicroBlaze是Xilinx的旗舰软核,具有丰富的配置选项和运行Linux的能力。其配套工具Vivado IP Integrator能实现模块级图形化SoC搭建,结合Vitis提供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。
AXI互联结构:可与自定义IP、外设快速融合;
灵活定制:FPU/MMU等可选,支持裸机/Linux;
额外优势:支持VexRiscv等第三方软核导入,拓展性强。
3. Lattice:Propel + RISC-V / LM32
Lattice注重低功耗与低成本市场,Propel工具支持图形化设计与C级仿真,支持轻量软核LatticeMico32及RISC-V。
开发门槛低:Propel使用友好,适合初学者与IoT开发;
集成度高:与Radiant软件无缝配合;
部署高效:适用于消费电子、便携设备、边缘图像处理等。
4. Gowin:EM32 / RISC-V + Gowin IDE
作为新兴国产FPGA企业,Gowin提供轻量级软核EM32,以及支持RV32系列的RISC-V内核,使用其Gowin IDE即可完成开发与部署。
资源占用极低:适合小容量芯片;
教育领域友好:大量高校、初创企业采用;
轻量可嵌入式系统:可用于电机控制、简易传感节点等。
5. Efinix:RISC-V + Efinity Softcore Tool
Efinix专注于边缘AI及图像处理方向,所提供的RISC-V软核可配合AI加速模块使用,拥有良好的PPA(性能/功耗/面积)指标。
软核高度优化:适配自家Trion与Titanium系列;
支持AI协处理器:适合部署AI inference;
边缘计算友好:适合低功耗图像识别、Always-on音频等。
6. QuickLogic:OpenHW软核 + Zephyr SDK
QuickLogic是将FPGA与开源软件生态深度融合的典范,支持开源CV32E RISC-V核心,提供Zephyr支持及Python API。
全面开源:源代码、工具链、仿真平台全部开放;
低功耗设计:适用于可穿戴、传感器Hub等;
开发生态友好:社区活跃,支持QuickFeather等板卡。
四、维度评分对比图(★代表强度)
对比维度 | Altera | Xilinx | Lattice | Gowin | Efinix | QuickLogic |
架构成熟度 | 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★★ |
配套工具强度 | 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★★ |
Linux支持 | 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★ | ★ | ★★ | ★★★ |
开源生态结合 | ★★ | ★★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
易用性 | ★★★ | 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 |
教育/轻应用 | 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 | ★★★ |
五、适用场景推荐
应用场景 | 推荐厂商与软核工具组合 |
初学者/教学 | Gowin IDE + EM32 / Lattice Propel + LM32 |
工业控制/嵌入式部署 | Altera Nios II / Xilinx MicroBlaze |
Linux SoC系统开发 | MicroBlaze (MMU版本) / Nios V |
开源硬件/开源OS实践 | QuickLogic + Zephyr + OpenHW Core |
边缘AI/超低功耗设计 | Efinix RISC-V + AI加速器 / QuickLogic |
六、结语:软核战略已成“第二战场”
在芯片定制化和边缘智能持续推进的背景下,软核不仅是FPGA设计灵活性的象征,更成为SoC演进中的关键支点。厂商对软核工具链的构建能力,将直接影响客户迁移成本与创新潜力。
对于希望拥抱开源和RISC-V的开发者,QuickLogic、Lattice、Efinix提供了良好基础;
而工业成熟场景下,Altera与Xilinx的软核组合依然是稳定可靠的首选;
若从成本与学习角度切入,Gowin则代表了国产路径中的轻量替代之选。
软核之争,背后是生态、标准与开发范式之争。未来,这一领域也将越来越具决定性。
* 本文为原创文章,转载需注明作者、出处及原文链接,否则,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